▲隆昌市古宇新村建有120余套川南风格民居,2018年开始发展民宿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料图)
▶在“全国文明村”等荣誉加持下,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已成为周边热门乡村旅游地。图为该村一隅。(资料图)
2021年,市中区凌家镇酒房沟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图为该村新貌。(资料图)
近年来,市中区大力发展乌鱼养殖产业成效显著。图为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乌鱼养殖基地。
黄桷桥村村民房屋外墙上的艺术涂鸦。
【我们的大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总体要求,从今年开始,内江分5年5个批次,统筹推进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改善,立足乡土特征、川南特点、文化特色,完善《内江市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新建农房严格落实带图报建、依图施工、按图验收要求,坚持美丽乡村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宽敞洁净的村委办公室、如玉带般蜿蜒的水泥路、硕果累累的柑橘林、波光粼粼的乌鱼池……初春的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展现出一副动人的容颜,也映射出内江全速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坚定决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总体要求,从今年开始,内江分5年5个批次推进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改善,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户一策,
“量身”改善农村面貌
“我想把外墙美白,顺便把屋顶的瓦也换一下,干干净净的,住着更舒坦。”2月14日,黄桷桥村村民黄洪英向村党支部书记丁胜利提出住房改善需求。
走进黄洪英的家,只见水泥地面光滑平整,简单的家具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但粗糙龟裂的土墙面,与干净整洁的房间形成强烈反差。
“我们村是第一批改建的村落之一,黄洪英的住房改善心愿有望在今年实现。”丁胜利告诉记者,“最近我们忙着摸排全村600余户村民对于村貌改善的意见建议,大家的诉求集中在外立面美化、拆除土坯房及修缮沟渠、打造庭院等方面。”针对不同诉求,村“两委”将充分征求干部和村民意见,尽快商定出升级改造方案,并及时上报市、区相关部门。
“现在我们正在分级建立摸底台账,落实‘一镇一策、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内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内江正按照整治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整治措施精准、改善成效精准的要求进行情况调查摸排。
“这次农村面貌改善,我们还将统筹指导目标镇村因地制宜布局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该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内江将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每个村培育发展1-2个特色产业,每个镇培育发展1个以上主导产业,推进产村融合发展”。
更进一步,
借助“东风”完成“蝶变”
走进资中县银山镇平安寨社区,白墙青瓦,一水穿社而过,几座拱形石桥跨越两岸,岸边的广场上传来居民拉家常、孩子们嬉戏的声音——和谐的气氛、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受。
今年50岁的郑纯英外出务工20余年,于2013年回到平安寨,当时资中县正大力推进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看到家乡的变化,我和老公商量后,由我留在老家发展,照顾老人和小孩。”郑纯英说。
返乡这些年,郑纯英见证了平安寨的变化:零散的农房被推倒建成集中连片的聚居点,破烂土墙房变小洋楼,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小河沟被打造成为社区里一大重要景观。政府引入的农业产业在社区周围集中连片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邻村村民搬迁至平安寨……
“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平安寨由原来的村升级为社区,我们也过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郑纯英告诉记者,如今她在家就有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女儿,她特别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也期待能持续好下去。
“虽然整体基础不错,但还有不足。”银山镇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谭剑波表示,该镇想借助这次全市农村面貌改善的机会,把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微田园”打造好,既满足村民需求,又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当地风貌完美“蝶变”。
内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内江将统筹推进农村风貌集中攻坚行动,立足乡土特征、川南特点、文化特色,完善《内江市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落实“一村一案、一户一策”要求,因地制宜绘制设计图。新建农房严格落实带图报建、依图施工、按图验收要求,坚持美丽乡村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清查、农村废弃建筑物整治和牲畜棚舍美化,全面清理“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等现象,开展农村“违建房、危旧房、闲置房、土坯房、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排查清理,分类实施整治,全面提升乡村民居风貌。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修缮保护历史建筑、构筑物及历史街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积极申报四川传统村落和中国传统村落。村庄、集中居住区,不搞城市景观建设。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钦 文/图)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