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网站首页
  • 智能问答
  • |
  • 无障碍
  • |
  • 长者助手
  • |
  • 繁体
  • |
  • 统一用户登录
  •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 政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其他文件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收费项目
    • 政府采购
    • 重大项目
    • 重大民生信息
      • 教育信息
      • 乡村振兴
      • 医疗卫生
      • 社会保障
      • 稳岗就业
      • 应急管理
      • 环境保护
      • 公共卫生
      • 安全生产
      • 食品药品
      • 产品质量监督
      • 征地信息
    • 招考录用
    • 其他法定信息
      • 权责清单
      • 建议提案
      • 政府工作报告
      • 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地方政府债券
      • 重点领域
      • 五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市政府公报
  • 国家、省、县区和部门平台

2022年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3-03-28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字体:大中小 】

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的严峻复杂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和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了全市经济平稳运行。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内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656.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1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44.88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818.89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33.1:49.6调整为17.7:32.9:49.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93.41亿元,比上年下降0.4%,占GDP比重为6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4%。

表1: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

1.9

其中:食品烟酒

2.5

衣着

-1.0

居住

0.8

生活用品及服务

1.4

交通和通信

4.7

教育文化和娱乐

1.6

医疗保健

1.6

其他用品和服务

1.4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6.89万亩,比上年增长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3.93万亩,增长0.5%;蔬菜播种面积133.15万亩,增长6.3%。

全年粮食总产量169.41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秋收粮食161.79万吨,下降3.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8.87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370.56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52.75万吨,增长10.8%。

全年生猪出栏260.52万头,比上年增长4.0%;家禽出栏3403.35万只,增长0.6%。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2.54万亩,比上年下降0.1%;水产品产量13.64万吨,增长3.8%。

表2:2022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22年

比2021年±%

猪肉

 

万吨

18.77

3.4

牛肉

 

万吨

0.30

6.4

羊肉

 

万吨

0.89

4.7

禽蛋

万吨

5.21

1.9

出栏生猪

万头

260.52

4.0

年末生猪存栏

万头

148.68

-3.0

年末牛存栏

万头

4.57

-1.3

年末羊存栏

万头

44.73

-2.4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4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35.49千公顷,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受益人口7.23万人;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1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4.34万千瓦,新增4.8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47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5%。五大产业增加值下降6.0%,其中先进材料产业下降2.7%,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4.5%,食品医药产业下降14.9%,绿色能源产业下降9.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7.6%。

全市重点监测的74种主要工业产品有39种增长,增长面为5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8.5%。总资产贡献率为6.0%,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5.5%,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为3.5%,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表3:2022年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22年

比2021年±%

商品混凝土

商品纸制品(万吨)

万吨

 

440.13

-25.6

瓷质砖

万平方米

2901.95

-19.0

发酵酒精

万千升

40.88

9.2

饲料

万吨

159.59

1.5

水泥

万吨

637.78

-15.7

钢材

万吨

484.36

-3.3

 

年末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2户,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609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7.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全市公路客运量0.2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6.26亿人公里,货运量0.57亿吨,货运周转量51.15亿吨公里。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40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共计749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5.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1%,其中私人汽车32.92万辆,增长5.3%。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9.42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65亿元,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5.16亿元,下降2.5%。按消费业态分,餐饮收入84.79亿元,下降8.6%;商品零售557.02亿元,下降1.9%。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额5.22亿美元,增长59.6%;进口额0.7亿美元,下降46.9%。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家,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到资4496万美元,增长220.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35.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57亿元,增长1.6%。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78.22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64.08亿元,增长12.3%。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41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23家。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65.55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4.86亿元,增长4.7%;寿险保费收入50.69亿元,下降6.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0.80亿元,减少4.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60所,在校学生52.83万人。其中,幼儿园545所,在校生7.87万人;小学223所,在校生17.97万人;初中123所,在校生10.98万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6.31万人;高校5所,在校生5.8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62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在校生3.36万人;技工学校2所,在校生3863人。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全市专利授权量18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0件。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7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文化馆6个,美术馆1个。镇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20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8项。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总藏量约1497.6千册(件)。全年新创剧本、歌曲及舞台作品(节目)95件,组织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450余场次,大型惠民演出10场次,大型展览18次。

年末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镇广播站70个,广播覆盖率为98.1%,电视覆盖率为 99.3%。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787个,其中医院79个(民营医院5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7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6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7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21万人,注册护士1.13万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8人,注册护士492人;卫生院73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13人,注册护士1707人。孕产妇死亡率13.12/10万,婴儿死亡率1.61‰。

全市承办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6次,举办市级运动会19次,开展“周末快乐”体育活动126项次;内江体育健儿参加国际国内大赛获得金牌13枚;体育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达192万人次;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3.28亿元,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动员80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5.3万人,减少2.2万人。农村人口287.4万人,减少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6万人,出生率为5.66‰;死亡人口4.54万人,死亡率为11.38‰。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36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39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26755元,增长4.1%;经营净收入6558元,增长6.0%;财产净收入2299元,增长3.2%;转移净收入8027元,增长5.2%。人均消费性支出26351元,增长5.5%。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4.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6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7890元,增长3.9%;经营净收入6909元,增长6.7%;财产净收入607元,增长7.2%;转移净收入5590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37元,增长4.5%。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4.7%,交通通信支出增长5.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9.5%。

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含退休人员)11.17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8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3.9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6.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4.09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2.11万人,农村低保人员7.78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680元/月、480元/月。年末社区服务中心83个,服务站356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亿元,接受款物价值465.76万元。完成整合重组敬老院7个、改造提升敬老院15个、投入使用养老机构3个。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内江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物价、水利、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2022年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23年03月28日 08时52分
  • 来源: 市统计局
  • 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的严峻复杂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和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了全市经济平稳运行。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内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656.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1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44.88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818.89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33.1:49.6调整为17.7:32.9:49.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93.41亿元,比上年下降0.4%,占GDP比重为6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4%。

    表1: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

    1.9

    其中:食品烟酒

    2.5

    衣着

    -1.0

    居住

    0.8

    生活用品及服务

    1.4

    交通和通信

    4.7

    教育文化和娱乐

    1.6

    医疗保健

    1.6

    其他用品和服务

    1.4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6.89万亩,比上年增长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3.93万亩,增长0.5%;蔬菜播种面积133.15万亩,增长6.3%。

    全年粮食总产量169.41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秋收粮食161.79万吨,下降3.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8.87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370.56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52.75万吨,增长10.8%。

    全年生猪出栏260.52万头,比上年增长4.0%;家禽出栏3403.35万只,增长0.6%。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2.54万亩,比上年下降0.1%;水产品产量13.64万吨,增长3.8%。

    表2:2022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22年

    比2021年±%

    猪肉

     

    万吨

    18.77

    3.4

    牛肉

     

    万吨

    0.30

    6.4

    羊肉

     

    万吨

    0.89

    4.7

    禽蛋

    万吨

    5.21

    1.9

    出栏生猪

    万头

    260.52

    4.0

    年末生猪存栏

    万头

    148.68

    -3.0

    年末牛存栏

    万头

    4.57

    -1.3

    年末羊存栏

    万头

    44.73

    -2.4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4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35.49千公顷,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受益人口7.23万人;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1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4.34万千瓦,新增4.8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47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5%。五大产业增加值下降6.0%,其中先进材料产业下降2.7%,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4.5%,食品医药产业下降14.9%,绿色能源产业下降9.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7.6%。

    全市重点监测的74种主要工业产品有39种增长,增长面为5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8.5%。总资产贡献率为6.0%,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5.5%,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为3.5%,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表3:2022年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22年

    比2021年±%

    商品混凝土

    商品纸制品(万吨)

    万吨

     

    440.13

    -25.6

    瓷质砖

    万平方米

    2901.95

    -19.0

    发酵酒精

    万千升

    40.88

    9.2

    饲料

    万吨

    159.59

    1.5

    水泥

    万吨

    637.78

    -15.7

    钢材

    万吨

    484.36

    -3.3

     

    年末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2户,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609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7.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全市公路客运量0.2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6.26亿人公里,货运量0.57亿吨,货运周转量51.15亿吨公里。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40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共计749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5.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1%,其中私人汽车32.92万辆,增长5.3%。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9.42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65亿元,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5.16亿元,下降2.5%。按消费业态分,餐饮收入84.79亿元,下降8.6%;商品零售557.02亿元,下降1.9%。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额5.22亿美元,增长59.6%;进口额0.7亿美元,下降46.9%。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家,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到资4496万美元,增长220.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35.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57亿元,增长1.6%。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78.22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64.08亿元,增长12.3%。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41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23家。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65.55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4.86亿元,增长4.7%;寿险保费收入50.69亿元,下降6.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0.80亿元,减少4.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60所,在校学生52.83万人。其中,幼儿园545所,在校生7.87万人;小学223所,在校生17.97万人;初中123所,在校生10.98万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6.31万人;高校5所,在校生5.8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62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在校生3.36万人;技工学校2所,在校生3863人。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全市专利授权量18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0件。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7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文化馆6个,美术馆1个。镇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20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8项。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总藏量约1497.6千册(件)。全年新创剧本、歌曲及舞台作品(节目)95件,组织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450余场次,大型惠民演出10场次,大型展览18次。

    年末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镇广播站70个,广播覆盖率为98.1%,电视覆盖率为 99.3%。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787个,其中医院79个(民营医院5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7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6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7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21万人,注册护士1.13万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8人,注册护士492人;卫生院73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13人,注册护士1707人。孕产妇死亡率13.12/10万,婴儿死亡率1.61‰。

    全市承办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6次,举办市级运动会19次,开展“周末快乐”体育活动126项次;内江体育健儿参加国际国内大赛获得金牌13枚;体育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达192万人次;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3.28亿元,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动员80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5.3万人,减少2.2万人。农村人口287.4万人,减少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6万人,出生率为5.66‰;死亡人口4.54万人,死亡率为11.38‰。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36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39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26755元,增长4.1%;经营净收入6558元,增长6.0%;财产净收入2299元,增长3.2%;转移净收入8027元,增长5.2%。人均消费性支出26351元,增长5.5%。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4.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6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7890元,增长3.9%;经营净收入6909元,增长6.7%;财产净收入607元,增长7.2%;转移净收入5590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37元,增长4.5%。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4.7%,交通通信支出增长5.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9.5%。

    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含退休人员)11.17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8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3.9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6.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4.09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2.11万人,农村低保人员7.78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680元/月、480元/月。年末社区服务中心83个,服务站356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亿元,接受款物价值465.76万元。完成整合重组敬老院7个、改造提升敬老院15个、投入使用养老机构3个。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内江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物价、水利、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内江市大数据中心

    蜀ICP备15003433号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62号 网站标识码:5110000003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