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高温等多重冲击,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5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3.1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4.88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8.89亿元,增长1.5%。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2022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76.89万亩,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量169.41万吨,下降3.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8%,油料作物产量增长1.9%,中草药材产量增长6.2%,茶叶产量增长8.1%,水果产量增长10.1%。生猪出栏260.52万头,增长3.9%;牛出栏2.29万头,增长3.1%;羊出栏61.77万只,增长2.7%;家禽出栏3403.35万只,增长0.5%。
二、工业生产有所回落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集体企业下降7.1%,股份制企业下降5.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5.7%。
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7.5%,医药制造业增长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比上年下降0.3%,钢材下降3.3%,水泥下降15.7%,饲料增长1.5%,发酵酒精增长9.2%,饮料增长16.4%,中成药增长8.6%,中空玻璃增长12.9%,玻璃纤维纱增长10.7%。
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7.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1.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7%。
三、服务业保持增长
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9%。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7.1%。
五、消费品市场小幅下降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65亿元,比上年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5.16亿元,下降2.5%。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4.79亿元,比上年下降8.6%;商品零售557.02亿元,下降1.9%。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3.66亿元,增长10.3%。
从热点商品看,16大类商品有8类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1%,金银珠宝类增长9.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3%,日用品类增长7.2%。
六、进出口总额明显增长
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出口额35.17亿元,增长66.9%;进口额4.64亿元,下降45.6%。
七、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衣着下降1%,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4%,交通通信上涨4.7%,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
总的来看,2022年全市经济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为“十四五”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市经济恢复发展还需进一步稳固。下一步,内江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六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内江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高温等多重冲击,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5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3.1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4.88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8.89亿元,增长1.5%。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2022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76.89万亩,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量169.41万吨,下降3.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8%,油料作物产量增长1.9%,中草药材产量增长6.2%,茶叶产量增长8.1%,水果产量增长10.1%。生猪出栏260.52万头,增长3.9%;牛出栏2.29万头,增长3.1%;羊出栏61.77万只,增长2.7%;家禽出栏3403.35万只,增长0.5%。
二、工业生产有所回落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集体企业下降7.1%,股份制企业下降5.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5.7%。
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7.5%,医药制造业增长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比上年下降0.3%,钢材下降3.3%,水泥下降15.7%,饲料增长1.5%,发酵酒精增长9.2%,饮料增长16.4%,中成药增长8.6%,中空玻璃增长12.9%,玻璃纤维纱增长10.7%。
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7.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1.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7%。
三、服务业保持增长
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9%。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7.1%。
五、消费品市场小幅下降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65亿元,比上年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5.16亿元,下降2.5%。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4.79亿元,比上年下降8.6%;商品零售557.02亿元,下降1.9%。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3.66亿元,增长10.3%。
从热点商品看,16大类商品有8类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1%,金银珠宝类增长9.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3%,日用品类增长7.2%。
六、进出口总额明显增长
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出口额35.17亿元,增长66.9%;进口额4.64亿元,下降45.6%。
七、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衣着下降1%,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4%,交通通信上涨4.7%,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
总的来看,2022年全市经济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为“十四五”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市经济恢复发展还需进一步稳固。下一步,内江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六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内江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