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内江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一、“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出台背景是什么?
“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健康内江建设,全社会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氛围初步形成,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内江实践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为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的决策部署,为全市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江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编制《内江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和市委“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等决策部署,加快健康内江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健康内江2030”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明确全市“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改革发展举措,是全面开启内江卫生健康发展新征程,共同推进健康内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
三、《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是什么?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系统整合。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提质扩能。三是坚持均衡布局,重心下沉。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平急结合。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支撑。
《规划》确立的主要发展目标。锚定“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的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健康内江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四项具体目标: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四、《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划》共八个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和要素支撑、加强医疗卫生规划实施。
“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部分,客观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未来五年发展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及主要指标,为全市“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
“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部分,提出资源布局的基本要求是市级统筹规划,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要求合理配置床位、优化床位结构、提升使用效率、强化综合评价。对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医疗机构人员配置进行了明确约定。要求分类分级进行技术配置,合理配置适宜设备,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加快数字健康发展,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行业的融合应用,推进全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部分,提出以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综合干预等能力。争取布局省域公共卫生中心。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加强全域监测和智能预警,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
“强化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部分,提出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新格局,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带动全市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和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规范发展、促进诊所发展。强化防治结合、完善平急结合、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学科协作。
“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部分,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引领,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及重点专科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扶优补短建设,补齐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缺口。建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专病,打造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和科室。
“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部分,提出构建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大中型综合医院、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以民营妇幼健康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进一步改善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以区域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综合医院为主体,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高职业病监测评估、危害工程防护、诊断救治技术支撑能力,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由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科(室)以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等组成的健康教育体系。以市县两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优化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以康复医院、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疗中心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心血站、中心血库建设,优化中心血站、中心血库设置,提高血液供应能力,完善血站服务体系。
“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和要素支撑”部分,提出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管理考核机制,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培育壮大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强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建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深化科卫协同、区域协同、军民融合机制,建立医学科技创新联合体和研发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强化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强化医疗卫生地方法规制度体系和卫生健康领域监管效能,健全医疗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加强医疗卫生规划实施”部分,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强化政府责任,强化部门政策协同。推动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相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
解读部门:市卫生健康委 规划财务科
联系电话:0832-2210032